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推动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研究阐释,为本学科发展搭建机制化交流平台,9月23—24日,“政治史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政治史第四届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航基地、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南航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主持工作)李正华研究员和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教授在开幕式上代表主办方致辞。开幕式由我院院长王智教授主持。
会议现场
李正华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从政治史的视域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厘清中国式现代化和新中国政治史的内在关联,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和新中国政治史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与根本方向,对于深化新中国政治史的学术研究、全面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成员、副所长(主持工作)李正华研究员
致辞
陶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着力打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今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教授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柳建辉教授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七”重要讲话发表了观点,指出“二七”重要讲话对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提高、深化、拓展。一是“二七”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提高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定位;二是深化了对党领导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的认识;三是拓展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即六个方面关系的论述,提高了认识的高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柳建辉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确保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他具体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提出、内涵,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持和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论述了政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及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一些挑战,指出改革开放引发政府职能开始转变,党的十四大以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市场经济框架,党的十六大以后加强政府主导,突出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效能型”政府职能不断完善。面对现实挑战,要从党的自我革命、保证党的先进性等方面入手,提高党的学习能力和治国理政水平,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良玉教授指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意义是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学术概念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第二个层次是现代化的中国方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人艰难地走出传统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民间资本是最有活力、效率最好的要素;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从社会经济技术层面入手,进而深化到创新制度和精神转型的全面的文化复兴运动。要按照现代化的规律研究现代化。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李良玉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他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主任王巧荣研究员指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旨在进一步促进国家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社会寻求发展合作的诉求、国内发展理念的转变,及共建“一带一路”10年取得的实绩,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从加强战略应对和规划、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主任王巧荣研究员
作大会发言
我院王岩教授论述了政治史中的民主监督及其价值意蕴,指出民主监督既是人民监督的核心环节,也是自我革命的必要手段。对权力监督必须弘扬民主精神、发扬民主价值、遵守民主规则、符合民主程序。民主监督既是确保政治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的有力武器,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环节,当代中国民主监督的实现离不开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权利的价值共识凝练,离不开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我院王岩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张旭东教授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内涵的演进,指出要以“长时段”的理论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概念的理论渊源具有多重意蕴,“现代化”概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孕育与发展了“四个现代化”概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向成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张旭东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研究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是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民族复兴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是合目的性的现代化;二是既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吸收其积极成果,又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合规律性的现代化运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董佳教授指出,改革开放史研究需要在理论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改革开放史研究要推出全面、系统的标识性成果;要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紧扣关键议题,紧扣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过程,研究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内在联系,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概念;要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建立本土化的自主知识体系理论;要明确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学科规范,区分狭义和广义的改革开放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董佳教授作大会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刘仓研究员围绕新时代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发表了观点,指出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对德法合治传统进行了继承和改造,中国古代德礼兼施、德主刑辅的治理特点,为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历史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传承了中华法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传承了中华法律实践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刘仓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梳理了晚清民国以来许多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指出要从升与降、先与后、内与外、古与今、中与西五个方面的关系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针对这五个方面的关系,他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国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先后、外部冲击对中国的刺激、从传统到现代的延续、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征等角度进行了具体论述。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作大会发言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富文教授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战略意义,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启中国工业化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探索奠定基础;始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所有制依托;奠基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制度保障;引导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历史坐标;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分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认识基础与思想方法。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富文教授作大会发言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登德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尹红群教授、沈阳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赞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靳晓霞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剑雄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钊教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党与政党政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魏磊教授等十余位专家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各自从《共产党宣言》、洞庭湖治理、雷锋精神、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兵工史料等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国当代政治史的研究成果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展现了中国当代政治史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星星教授主持,三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了本组的讨论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张金才研究员代表主办方对会议作了总结。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百年潮》编辑部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期刊编辑部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文字:李夏、王锦杰 图片:王慧颖 编辑:俞静蕾)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