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马院

学习强国:第十届江苏党的建设高层论坛大咖云集,围绕“百年奋斗与现代化新征程”,看看他们说了啥

时间:2021-06-02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点击:558

       5月30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红旗文稿》杂志社、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主办的“第十届江苏党的建设高层论坛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智教授在会上做题为“党的政治路线与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关联”的发言。现转载如下:



       5月30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红旗文稿》杂志社、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主办的“第十届江苏党的建设高层论坛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党建研究领域、全省党校系统的15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百年奋斗与现代化新征程”主题展开深入研讨。部分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之路及其教育意义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历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是以理想信念凝聚精英。我们党是靠理想起步的,当时参加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都是精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创建中国共产党,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坚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坚信社会规律不可抗拒,坚信人民的事业必胜,这就是理想信念。二是以为民造福赢得百姓。我们党认识到革命的事业是为了人民的事业,是依靠人民的事业,是革命成功让人民共享的事业。因此,一开始我们党就注意赢得大众,而赢得大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民造福。三是以实事求是顺应时势。所谓顺应时势就是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客观规律、顺应人心民意。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四是以百折不挠走出困境。我们党能够顺利从曲折走向顺利,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成功,靠的就是百折不挠。五是以自我革命焕发生机。从整党整风、惩治腐败、体制机制改革中可以看到,我们党是一个不断自我革命的党,是一个刀刃向内的党。


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中特中心主任郭广银:



党引领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及其基本经验


党引领中国现代化百年探索的历史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现代化探索,为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支撑和坚实基础。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现代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第四个阶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发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实践创新提到了新的高度,开辟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要坚持六个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辩证统一,坚持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不动摇和坚持注重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辩证统一,坚持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统一。


国防大学教授、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领悟党的百年历史


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奋斗历史的精神结晶,学习党的精神谱系就是传承党的精神财富;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百年历程的经典标志,学习党的精神谱系就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成功胜利的强大动力,学习党的精神谱系就是激发再创辉煌斗志。党的精神谱系犹如一棵大树,有它的精神之基。第一是民族之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第二是科学之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精神。第三是阶级之根——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精神。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学习党的精神谱系就能够从红色基因层面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就能够从精神结晶之中深深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能够从人格楷模身上直接感触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能够从精神升华效果有效转化为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历史伟业的坚实行动。


教育部高等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科学内涵


精神是强大的动力,开启现代化征程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精神谱系是系统的科学体系。其一,精神谱系贯穿历史全过程;其二,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三,承载精神的主体丰富多样。党的精神谱系具有厚重的根基,一是伟大实践,二是科学理论,三是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有五个:一是理想信念,这是精神的灵魂。二是“三个热爱”,每个精神都饱含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三是无私奉献。四是艰苦奋斗。五是开拓创新。党的精神谱系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典型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把握住这些特征,才能更好把握住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柳建辉:



“三个一百年”历史总结的深厚底蕴和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第一句,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这指出了党诞生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呼唤。第二句,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这是指我们不是敲锣打鼓过来的,不是喝着茅台吃着硬菜过来的,而是艰苦奋斗、风雨锤炼走过来的,我们这一百年充满着辉煌,也充满着磨难;充满着喜悦,也充满着泪水。第三句,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这一百年创造了历史伟业,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还有更漫长的路,还有更艰巨的挑战,还有更大的风险和困难,所以我们要力争在这样的基础上焕发青春,继续向前推进。

南京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管向群:



现代化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开创性贡献

现代化观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重大理论范畴,是在观念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认识和规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人类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特殊国情和道路选择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习近平现代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观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范畴,其中国情观是客观前提,时代观是现实依据,发展观是核心要义,人民观是根本立场,改革观、开放观、创新观是动力源泉,生态观、法治观、安全观是基本保障,文化观是价值导向,执政观是政治保证,人类观是终极目标,规律观是科学逻辑,这些范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既相互依存又相得益彰,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指导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可从八个方面理解:全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的鲜明特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明确提出和阐述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准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原则;深刻阐述了我国全面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提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深刻阐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建设目标发展及经验

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建设目标,有四个方面经验值得注意。一是必须以共产主义革命的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100年所有活动都没有脱离《共产党宣言》讲的四种革命、三个阶段、一个目标,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二是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三是坚持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对不同阶段的国家职能形态要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判断。四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刘红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背后的政治保障、实现机制与价值归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何以实现?一是新型举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的优势。二是新型政党制度,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新型政党制度,才能够确保我们党作为唯一的领导党和唯一的执政党地位得到根本政治保障。第三,从实践机制角度去看,民主集中相结合可以“三分法”,即政体与组织运行方式、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决定了它是一个群众政党,群众政党必然有群众路线,共产党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学会,也不是少数空想家的团体,而应该是一个为无产阶级利益奋斗的大的群众性的政党。

江苏省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陈向阳:



红色档案见证党在江苏的光辉历程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奋斗光辉历程的真实见证。江苏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记忆深厚,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珍藏着党在江苏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各个时期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红色档案是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最为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能丰富教育元素、鲜活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可以发挥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红色档案镌刻着党领导江苏人民进行浴血奋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记忆;红色档案镌刻着党领导江苏人民进行艰苦创业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记忆;红色档案镌刻着党领导江苏人民进行改革创新并取得伟大飞跃的历史记忆。红色档案故事串联江苏百年党史,能够帮助大家读懂百年大党的胜利密码,就是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政治品格,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崇高气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永恒初心,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的坚韧意志,求真务实、创新作为的鲜明特质,成为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篇章的精神动力和智慧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



党的政治路线与探索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关联

中国近代以后,工业化进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举步维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有了一个非常确定的政治路线来推动工业化进程。我把这个进程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总路线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一个革命性前导;第二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本身就是工业化推进的总路线,同时也是制度变革的总路线,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是1956-1978年,1958年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虽然后来党对总路线或者说政治路线的思考出现了偏差,但是这个偏差并不代表工业化进程就中断了,总体来讲工业化进程仍然在推进当中;第四部分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再到进入新时代之后,开辟了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开启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一系列探索。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田芝健:



锻造百年强党的宝贵经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演变机理、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推进救国兴国强国、强国强军强党实践中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面领导。百年党史表明,指导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攻坚克难、成功推进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贯穿党的建设、党内治理、党的执政、党的领导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活的灵魂;驱动立党兴党强党的,是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构成的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组织路线的有机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路线体系保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协同发力,是新时代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全面依规从严治党的有效路径。

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张加华: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领悟“艰苦卓绝”

什么是艰苦卓绝?百年党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诠释。党在艰危境遇中应运而生。正因为我们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自身的政治属性、肩负的艰巨任务,决定了党必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党在艰难险阻中做出牺牲。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党在艰辛探索中开辟新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史中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改造道路、建设道路,每条道路探索都历经艰辛。党在艰苦奋斗中铸就伟业。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格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话号码: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大道29号
  • 邮编:21110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