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园地

辅导员月讲评|荀子的化性起伪说—谈学术道德的养成

时间:2023-10-15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点击:213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帮助研究生树立严谨的治学理念、诚信的价值观念,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学院特邀孙会娟老师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养成问题作公开月讲评。活动由23级硕士研究生程溢春主持。

  

 

 主题分享


孙会娟老师从儒家学行并重修身传统、“化性起伪”、积学以成德、德性的习惯性养成这四个方面系统讲述了荀子的化性起伪说,并从中谈学术道德的养成。



在儒家学行并重修身传统方面,孙老师主要向同学们阐述了“六学六弊”,由此来告知同学们:好“学”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善的善性,从而建议同学们要养成好学、爱学、善学的品质,同时要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加强学术道德的养成。


在荀子的“化性起伪”的方面,孙老师主要通过对性善性恶概念的界定,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论证进行展开论述,由此来告知同学们德性既非出于本性而生成,也非反乎本性而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了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到完满,从而指出我们要超越意识,追求德性。


在积学以成德方面,孙老师讲述了化性起伪的目标不仅仅是抑制人性之恶,还要引导个体在道德的阶梯上不断攀升,人要通过道德修养成为有德之人、成为仁人君子,指出道德之积要重“为”、“行”,也要注重良好的习俗和环境。同时建议同学们要学会节制性,克制自己的欲望,要用心去辨别,用道德去约束自己。


在德性的习惯性养成方面,孙老师指出,一个行为要成为德性行为,必须要对行为有所知,要为了行为自身的目的去选择这些行为,同时他的行为也必须出于一种牢固而不变的品性。只有经由理性反思、长期习惯而最终养成的合乎规范的道德德性才是一张更完美的德性,从而告诫同学们,诚信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要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国,要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并与之进行斗争。


交流环节



Q:荀子的“性恶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A: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的自然本能导致人求私、求利,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恶的人性呢?荀子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礼法和道德修养就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这为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价值启示。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以科学的眼光、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的自然属性,看待人的物质欲求,而不是采取禁欲主义的态度,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必须关注个人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对人们的物质欲求“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荀子·礼论》),并通过恰当的形式把个人利益的实现融入到为集体奋斗当中,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也是我们当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Q:荀子提出性恶论,比较注重后天的学习形成,而马克思的法治思想更偏向法治化治国,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A:荀子提出“性恶论”,同时提出了“隆礼而重法”的思想,为现实中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提供了理论与学理支撑。再者从世界范围看,凡是社会治理比较好的国家,都是坚持把法治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同时注重用道德调节人们的行为。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条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不同的社会制度有着自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但德治却是人类社会用道德控制和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一种共同手段。它主要通过榜样示范、道德礼仪、教化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和宗族家法、舆论褒贬等形式实现。法律是通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是统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而道德规范则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活动最后,学院青年教师兼职辅导员高歌对活动进行了总结,高歌指出,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学们要自觉树立对治学道德的敬畏,增强学术自律的主动性,恪守学术规范,在日常科研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


 

 (图文:苏雅、编辑:王慧颖)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电话号码: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大道29号
  • 邮编:21110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